南长滩村旅游攻略
信息发布者:
南长滩小拓 2018-01-03 19:39:41 转载
南长滩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。村子虽小却拥有“三个宁夏第一”:宁夏黄河第一村、宁夏黄河第一渡、宁夏黄河第一漂。2008年12月,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宁夏首个“全国历史文化名村”。由于大山阻隔,出入十分不便,所以外面的人进去很少,十分幽静可谓一处桃源。
黄河臂弯中的这块绿洲面积195.4平方公里。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平原,流经中卫的全长是182公里,南长滩是其进入中卫的首个村落。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,在河南岸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长滩,人们称其南长滩。这里四面靠山,一河环流,形成了弧形半岛,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黑色的石头和黄色的河水之间。
千年党项民俗村——拓跋寨
过了黄河渡口,大家首先看到的这个古村落,是由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党项民俗村——拓跋寨。拓跋寨于2012年5月开工,2013年5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,建筑面积1580平米,建筑风格吸纳了西夏文化和中原文化。
走进拓跋寨,脚下的这条街道就是拓跋寨古街,整条街道长约100米,分为党项民俗文化展示区、游客餐饮区、休闲住宿区和观景台。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,建都在今银川市。鼎盛时期曾与两宋、辽、金鼎足而立,自公元1038年起经历了近200年的统治,于1227年被蒙古军队灭亡。南长滩村目前在册人口1260人,常住居民不足300人,多数姓拓,有西夏学专家考证是蒙元军队灭了西夏国后,西夏党项贵族拓跋一支逃难至此,隐姓埋名留下的遗民。
很多人长途跋涉、翻山越岭的来到南长滩,目的就是想一睹“西夏村落”的容颜,而在今天的南长滩村,我们似乎已很难找到关于党项民族文化的痕迹,但这并不意味着党项民俗文化已经消失。大家注意到了没有,在拓跋寨古街上,所有门牌一律采用西夏文字和汉字,每个院落都有一张地图,大家可以从这张地图清晰的看到党项人的迁徙路径。
山寨北面黄河,南靠数百亩梨园,面积不大,交通配套却堪称陆海空一体化。陆路有两条沿山公路可抵达,水路则从北长滩乘船逆流抵达南长滩码头,这块直升机停机坪,直升机可从沙坡头起飞抵达拓跋山寨。
百年梨园
出了拓跋寨,就到了百年梨园。
提起南长滩,人们更多的会把它与梨花连在一起。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长滩梨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的确,梨花这几年已经成为南长滩的一张名片,每年的四月梨花节,也是中卫黄河上游最美的民俗节日,百年梨园更是南长滩靓丽一景。而关于南长滩百年梨园的起源说,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对农耕文化的领悟和解读。
这片梨园,是南长滩人世代的心灵瞩望和形象展示。这片梨园,几百年树龄的梨树随处可见,最大树龄达600多年,树身需要六七个人合抱。漫步其间,恍若隔世。一座座木质别墅,朴拙的石阶散布林间,与周围的梨园、良田平畴、鸡犬相闻交相辉映。
特色农家乐
有大树就有历史,有文化就有文明。
党项民俗文化丰富了南长滩的旅游,南长滩旅游业又带动了农家乐的兴起。穿过梨园,沿坡而上,便是南长滩村。村落保持着原始的土木结构,院落围墙用石块垒积而成。走进任意一家,都可以品味到当地的特色菜肴,有清炖山地散养鸡、特色羊羔肉,肉质鲜美,颇受欢迎。
站在村落对面岩坡上俯瞰,出现在视野中的河流、树林、田园、小路,还有犬吠、鸡鸣,无不让人产生温馨田园的感受。令人想象祖辈们“耕读传家”的生活。在当今世界性的城市化浪潮中,当你进入南长滩这一自然环境,更强烈感到它与自然的和谐,它的优美宁静的牧歌风情,甚至它的落后也无不浸润了某种诗意化的韵调。
南长滩,这里传统农耕文化厚重,民风朴实淳厚,村民勤俭持家。这里,富有拓跋部落传统的民居村落与田园风光自然相融。这里,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而依然完好的石墙院落,依山就势,傍山而建。走近南长滩,就等于走近了历史,走近南长滩,就是走近了千年党项民俗文化。
来源:宁夏旅游
点赞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